岔枕在過去主要為木枕,而推廣使用了50㎏/m和60kg/m鋼軌12號單開道岔混凝土岔枕,為了不讓轉換設備占用枕木空間,適應大型養(yǎng)路機械設備的需要,提速道岔中曾設計并采用了鋼岔枕。鋪設在單開道岔轉轍器及連接部分的岔枕,與道岔的直股方向垂直;轍叉部分的岔枕,與轍叉角的角平分線垂直,從轍叉趾根岔枕開始,逐漸由垂直角平分線方向轉到垂直于直股的方向。
道岔是一種常見的鐵路配件,不同的線路設計時應該選用不同的道岔型號,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線路應該對應哪些道岔型號。高速正線與到發(fā)線連接的單開道岔應采用側向允許通過速度為80KM/H的18號高速道岔。到發(fā)線與到發(fā)線連接應采用側向允許通過速度為80KM/H的18號單開道岔。全部或絕大多數(shù)列車均停車的個別車站以及改、擴建大型站特別困難條件下,可采用12號道岔。
這種轍叉便于鑄造,轉換言之力較少,可以保持原有固定式轍叉的長度。鋪設這種可動心軌轍叉時不致引起車站平面的變動,因此,尤其適用于既有線站場的技術改造。但是在轍叉范圍內出現(xiàn)活接頭,不如彈性可彎式結構穩(wěn)妥可靠。彈性可彎式跟部結構有兩種型式,即心軌的一肢跟端為彈性可彎式,另一端為活動鉸接式;或是心軌的兩肢均為彈性可彎式。